服务热线

023-63012636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建筑外立面这波“玩法”太高级了

浏览次数:12   更新时间:2022-08-05 13

 1.gif

人们对建筑物的感知往往都是从建筑立面开始的。

 

和人们身上的衣服一样,外立面就是建筑设计的“衣服”,而这件“衣服”的样子也将决定整栋建筑的气质。好的建筑外立面设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可以成为当地乃至世界的一座独特地标。

 

这就要求这件“衣服”在精工求新之余,还得赏心悦目。要想脱颖而出,则需要从品质用材、设计美感、结合场地实际情况等方面入手。

 

所以那些优秀的、“是艺术,也是技术”的、国内外高级感外立面住宅建筑——都长什么样?

 


 

 美国·丹佛 

 

2.jpg 

 

 

 

01 / 垂直峡谷 - MAD

 

 

城市创新与自然的碰撞

 

 



 

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了正在建造中的“垂直峡谷”(One River North)的设计。这是MAD对外公布的第四个美国项目,也是第二个将建成的美国住宅。

3.jpg 

 

 

“垂直峡谷”占地2620平方米,共16层的建筑将提供187户居住单元。朝落基山脉的西北向建筑立面,如同大峡谷般从立面上裂开,横跨10层楼。

 

4.jpg

 

“裂缝”之处是布满耐旱景观绿植的公共空间和居住单元阳台,为RiNo社区和丹佛市的城市天际线注入了有机自然和活力,也让居民面对原始远山自然的同时也能欣赏城中的人工自然。


5.jpg

 

作为RiNo社区全新的高层建筑,“垂直峡谷”将科罗拉多州多元的自然地貌特征——峡谷、高山、森林、溪流瀑布等向城市延伸和渗透,见证了城市创新与城市自然碰撞的化学反应。

 

6.jpg

 

 

从建筑腰部的“峡谷”起始层开始,往上4层的立面处设计了登山径般的步道,居民可以沿其上下通往楼内的公共设施,如健身房、公共会客室、室外花园等。

 


 7.jpg

 

8.jpg

 

 

在城市的人工自然中攀爬,与在原始自然的登山巧妙地遥相呼应。建筑立面的竖向遮光百叶,除遮阳外还可柔化建筑带来的体量视觉。

9.jpg

 

 

 

 

项目名称:“垂直峡谷”
设计和施工时间:2019 – 2023
项目所在地:美国丹佛
类型:住宅、零售
基地面积:2,620 平方米
建筑面积:31,773平方米
建筑高度:66米
主持合伙人:马岩松, 党群, 早野洋介

 

 

 

 

 

 澳大利亚·昆士兰 

 

10.jpg 

 

 

 

 

02 / Norfolk Burleigh Heads公寓
- Koichi Takada Architects

 

 

以Norfolk松树为灵感的海滨公寓

 

 


 

 

 

Koichi Takada Architects最新设计的多功能居住项目以当地的Norfolk松树为灵感,如雕塑一般,为昆士兰Burleigh Heads海岸区域增添了一座新的地标。

 

 

11.jpg

 

 

这座热情的建筑以有机重叠的弧线和线性幕墙为基础,同时遵循了被动设计的原则。Burleigh Heads海滩南段周围生长的Norfolk松树,成为了此次项目的灵感来源。

 

 

12.jpg

 

 

Norfolk大楼雕塑般的立面参考了Norfolk松树的内在机制,后者是黄金海岸地区的自然标志。它们的松果保护种子免受恶劣天气的侵袭,直到理想的自然条件下才会打开。同样,Nofolk大楼的建筑会成为居民的庇护所,并在合适的地方设置开口,将300天的亚热带阳光和惊人的自然美景带入室内。
 

 

13.jpg 

 

 

漂浮的阳台相互重叠,为下方的室外空间遮蔽阳光;人们可以滑动屏障以保证隐私或抵御恶劣天气,正如松果保护松树种子一般。锥形的楼板边缘从玻璃扶手处伸出,曲线的阳台则可反射阳光,照亮公寓内部。

 

 

14.jpg

 

 

15.jpg

 

 

 

弧线形的水平木条成为了这栋雕塑般建筑的脊梁,进一步突显了设计的有机形态。这些木条在夏季成为了遮阳构件,同时可以增强空间的私密性,让人们在自然中享受不受遮挡的海面风光。

16.jpg

 

建筑以澳大利亚东海岸为灵感,反映周边自然地形和生活方式,使用干净的线条和自然材料,创造出了一种消隐的感觉


 17.jpg

 

 

Norfolk大楼采用适应性的建筑设计策略,回应了不断变化的气候和海岸环境,强调出自然柔和的形态,并且为每间公寓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设计与自然互动,注重呼吸空间的创造,模糊内与外的界限。

 

 

 

18.jpg


项目名称:Norfolk
项目地点:Burleigh Heads, Gold Coast, QLD
类型:住宅
场地面积:1012平方米
建筑高度:31.45米
建筑设计:Koichi Takada Architects
室内设计:MIM Design

 

 

 

 

 

  

 中国·湖北 

 

19.jpg

 

 

 

 

03 / 黄冈居然之家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
- 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未来城市的生态生活

 

 



 

黄冈居然之家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是由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在中国建造的第一座垂直森林,现已全部完工并迎来了它的第一批住户。

 

20.jpg

 

这是一种新型的垂直森林,结合了开放式和封闭式阳台,塔楼外立面采用悬挑元素,结合阳台空间打破建筑的规整性,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富有层次和变化的平台,使得树木和灌木的存在更加突出。也是树木与与立面的设计完美契合。

 

 

21.jpg

 

 

建筑师 Stefano Boeri 说道:“该建筑拥有可以欣赏到绿树成荫的立面的绝佳视野,同时增强了对绿色植物的感官体验,并将植物景观与建筑维度融为一体——因此,住宅塔楼的居民有机会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看城市空间,让久居城市的人们也能充分感受被自然环绕的惬意。”

 

 

22.jpg

 

 

居然之家黄冈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占地4.54公顷,由五座塔楼组成(包含两栋住宅塔楼),项目包含的五栋塔楼引入“垂直森林”概念,形成了一个集住宅、酒店和大型商业空间为一体的新型绿色综合体,能够满足不同个人、居民和游客的日常需求。

 

23.jpg

 

 

建筑外立面种植了选自当地树种中的404棵乔木、4620株灌木、2408平方米的多年生花草及多类攀援植物。每年将会吸收城市中22吨二氧化碳,产生11吨氧气,已成为湖北省黄冈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物

24.jpg

 

 

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合伙人、总经理胥一波博士评论道:“黄冈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的建成是博埃里绿色理念在中国实践的一大步,它的成功令人欣慰。我们希望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私人领域而非只在公共建筑中接触到垂直森林。住宅中的垂直森林,会从根本上改变未来城市的景观,改变人们对未来生态生活的期待。”

 

25.jpg

 

 

 

项目总监 Pietro Chiodi 总结道:“在中国建造的第一座垂直森林具有双重意义:对我们来说,它开启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拉伸的体量与树木融为一体;而对于黄冈来说,垂直森林的建成将会触发对周边整体环境的更新过程,并推进对城市环境的重建进程。”

 

 


项目名称:黄冈居然之家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17-2021
项目地址:中国,湖北,黄冈
建筑面积:4.54公顷
摄影版权: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China
当地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单位: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法国·巴黎 

 

 26.jpg

 

 

 

 

04 / 巴黎UNIC - MAD

 

 

延续巴黎将自然与花园融入城市环境的传统

 

 


 

 

 

MAD建筑事务所公布“巴黎UNIC”建成。这是MAD在欧洲建成的首个建筑,也是中国建筑事务所在欧洲建成的首个作品。(地产线已完整分享过本项目,回顾请戳:马岩松MAD首个欧洲项目建成

UNIC位于巴黎第17区Clichy-Batignolles,其柔和的线条和飘逸灵动的楼板融入这片“生态新区”,实现了其要将自然融入城市环境的当代愿景。

 

 

27.jpg

 

 

“大城市中,林立的高楼与自然日渐脱节。
我们希望延续巴黎将自然与花园融入城市环境的传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UNIC的各个楼层都设置了丰富的自然空间。” 
——马岩松


UNIC由低到高退让,层次丰富,通过多变的退台将生态自然延续至建筑的立体空间,从而创造一处人与自然互动对话的新型建筑空间,流动而有机的形式也反映出周边地带建筑与文化的多样性。

 

 

28.png

 

29.jpg

  

在UNIC的前期设计阶段,社区也参与到了对这座住宅楼的讨论中。MAD设计团队与当地建筑师、居民和开发商通过工作坊,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资源共享和能源管理等诸多层面探讨,保障UNIC是一个与社区融为一体的创意项目。

 

在上层,露台提供了巴黎城市全景,东侧住户可遥望巴黎北部的蒙马特高地(Montmartre),八层以上的西南侧住户还拥有埃菲尔铁塔的景观视野。宽敞的露台、通透的落地窗,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创造了明亮、鲜活且具有流动性的内部空间。

 

 

31.jpg

 

 

 

建筑师马岩松的作品融合了技术与自然,结合了西方和亚洲文化的各个方面,创造了流动的有机形式,提供了与景观相协调的感官体验。受中国传统艺术山水画精神的启发,MAD建筑事务所将森林和河流等自然界的主题注入到城市世界

 

33.jpg


项目名称:UNIC

设计/工/竣工时间:2012-2019
地点:法国·巴黎
建筑面积:66
00平方米

建筑高度:50米

主持合伙人:马岩松, 党群, 早野洋介

当地合作事务所、团队协调:BIECHER Architectes

类型:住宅公寓
摄影师:Jared Chulski, Adam Mørk,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舒赫

 

 

 

 中国·广州 

 

 34.jpg

 

 

 

05 / 村城-万科五羊泊寓PORT
- 间筑设计

 

 

越秀区知名城中村改造

 

 


 

 

 

广州存在着许多与高速城市化略显脱节的遗留地——城中村,而本次旧建筑改造项目便是位于越秀区寺右二马路上的一处知名的城中村,繁忙喧闹的城中村特有肌理是设计师们对它的第一印象。

 


35.png

 

 

该建筑作为连接城市与城中村的门脸,改造后的立面如何既增加与城市相衔接的融合度、又维持与所处社区的粘合性是本次立面改造的重点诉求之一。36.jpg

 

 

37.jpg

 

 

 

经对立面上铝板冲孔的方式和比例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沟通,反复打样确认后,选择波浪型的冲孔铝板包裹从中庭两端延伸至外部的立面。冲孔的样式力求与原建筑立面的拼接马赛克相呼应,通过半透样式的覆盖层和灯光设置为整座建筑“减重”。

 


38.png

39.png

40.jpg

 

 

 

而背后与城中村内原有建筑的“对话”也突出了新与旧语言的对比,与周边大小建筑共生的状态强调了城市立面肌理层次的“拼贴”感。不同年代的建筑,在风格上形成对话。 

 

 

41.jpg

 

 

设计尽可能地保留了建筑中的原有结构,并且保留原建筑中以各层不同户型相连、房间面前的错层通廊和楼梯立体围合、汇聚在中心庭院这三重从私密到公共的空间层次。最终得以呈现轻盈的“节奏”和跳跃性的体块分割迎接房间外的车水马龙的效果。

 

 42.jpg

 

43.jpg

 

 

 

项目名称:村城-万科五羊泊寓PORT
THE VILLAGE
功能:长租公寓
设计时间:2018.07-2019.02
施工时间:2019.02-2019.10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团队:肖磊、滋埜悠司、杨毓琼、王子朋

曹仪、Pedro Manzano Ruiz
类型:建筑、室内和景观
摄影师:雷坛坛

 

 

 

 中国·台湾 

 

44.jpg 

 

 

 

 

06 / 台北住宅
- 平田晃久建筑设计事务所

 

 

21世纪亚洲高层建筑新原型

 

 


 

 

 

台湾人利用丰富多样的中间区域,很好地应对了湿热的气候环境。纵观整个城市,你可以看到居民活用街道延伸出来的简单场所,在其中吃饭、聊天。

如何让公寓适应他们丰富的生活方式,同时呈现出21世纪的新鲜感?

 


45.jpg

 

 

 

设计放弃了标准塔楼,而是在控制对角线的基础上采用了层层退台的形式,保证每间公寓都能够拥有宽敞的露台。屋面和树木覆盖露台,在建筑表面创造出了一个立体而舒适的中间区域。

 


46.png

46.png

 

47.jpg

 

 

建筑主体由6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网格组成,上覆3米网格的屋面框架系统,采用轻型钢结构。屋面的坡度固定,倾斜方向不同,形成了多变的外观。不同方向的坡屋顶将雨水分流,形成排水系统。屋顶、垂直排水沟和纤细的立柱赋予立面特定的节奏感。

 

 

48.jpg

 

 

 

49.jpg

 

 

 

换句话说,雨水的流向创造了这栋建筑的立面。起伏不平的表面让吹过城市的风变得更加柔和,提升了露台的舒适性,同时减少了“高楼风”的出现。

这是一个适合亚洲的21世纪高层建筑原型,水与风可以从中流过

 


 50.jpg

 

设计时间:2013.02- 2014.09

工期:2014.12- 2017.10

地点:中国 · 台湾

场地面积:795平方米

建筑面积:508.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881.34平方米

项目:商业设施、住宅综合体

楼层:12+3(屋顶)+3(地下室)

高度:50.6米

结构:SRC

摄影:akihisa hirata architecture office

 

 

 51.jpg

 

 

如果说建筑是一种文化,那么立面就是文化的直观体现。正因此,建筑的精髓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按照形式运算的法则,如加法、减法、凹凸、旋转、扭曲等,对建筑进行加工处理,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建筑形象,达到新鲜的个性化表现。

最终——手法只是工具,表达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