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与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用作观景的小型单体建筑。
听雨轩
苏州拙政园听雨轩是一个独立小院中的主体建筑,它是一座三开间的小轩,单檐卷棚歇山顶,两侧山墙连着游廊。轩前院中有清冽池水,池中植荷数枝,池边栽芭蕉、翠竹,每逢雨天,雨点点滴滴落在荷叶、芭蕉、翠竹之上,声音或圆润或清脆,正是静赏倾听的好时节,自然表现出了听雨的主题。
竹外一枝轩
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处于园中水池的北岸,临水而筑,可以入轩俯瞰水池、观赏游鱼。它是一座似轩非轩,似廊非廊的建筑,前部开敞,檐下立两柱,柱上有对联:护檐小屏山缥缈,摇风团扇月婵娟。由正面看面阔为三开间。小轩的别致之处更在于轩后,由轩内后望可透过轩后的圆洞门和矩形窗,看到集虚斋院内苍翠欲滴,摇曳生姿的修竹。
面水轩
苏州沧浪亭面水轩在沧浪亭主景山北面,紧靠园北葑(fēng)溪,东南、西北角上都有复廊与其他建筑物相连,是一个四面厅式的三开间建筑。溪水流到此处,河面豁然开朗,于是该轩东、北两面皆面水。轩名取自杜甫诗句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轩的四面皆为落地长窗,窗心嵌明瓦,裙板无雕刻,朴实无华。
潭影轩
杭州绮园潭影轩是绮园的主厅,为单檐歇山顶四面厅的型制。由于其体量较大,造园家用假山在南、东、北三面包绕,仅西边稍开敞,避免了潭影轩直白显露地横亘在视野中。轩南面深池澄澈,对面是湖石叠成的峭壁。山石翠树,静涵水中,开阔处映出白云在蓝色天幕上缓缓移动,一动一静的水影,使人联想起王勃的名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该轩也因此得名。
【榭】
榭,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长见的园林休憩建筑 。也意为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
水运榭

中海水运榭
北京中海水运榭,在中海瀛台旁水中,台上建筑四角歇山顶,四面抱厦。内有乾隆手书太液秋风碑。
藕香榭

藕香榭
怡园藕香榭,在苏州怡园,也叫鸳鸯厅,或荷花厅,临池而筑。可赏荷花观鱼。
水心榭

水心榭
水心榭,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宫之北。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乾隆十九年(1754年)列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八景。榭建于下湖和银湖之间,跨水为桥,上列亭榭3座,南北为重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为进深3间重檐水榭。榭在水中,两旁空间广阔,碧波荡漾,四望皆成画景,确有飞角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的诗意。
芙蓉榭

芙蓉榭
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芙蓉榭,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荷池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远的水景,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由此而来。

芙蓉榭内的茶座,可品茗,欣赏苏州评弹。
芙蓉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色的风景,尤其是夏天夜晚,皓月当空,明月,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实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之感。小榭室内装修也极为精美。小榭临水的西面装点有雕刻的圆光罩,东面为落地罩门,南北两面为古朴之窗格,颇有苏州园林小筑的古雅书卷之气。

芙蓉榭的圆光罩和精美的太湖石。
【廊】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防雨、小憩,便于人们游走过程中观赏景物。根据外观特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直廊

广东东莞可园环碧廊
从廊的形体而言,直廊走势比较平直。因为园林中的廊大多形体比较曲折,以制造多变的游园景观,因此直廊相对少见,而且多数比较短小。
曲廊
同里退思园曲廊
曲廊的形体比较曲折多变,从形体走势上来说,它是园林中最为常见、也最富变化的一种廊子。曲廊形体曲折逶迤,在园林中自由穿梭,将园林分成大小或形状不同的区域,自然丰富了园林景致。
复廊

苏州严家花园复廊
复廊是由两廊合二为一的廊,两廊中间隔着一道墙,墙上设有漏窗作为连通,两边廊道都可以通行,站在两边廊道上都可以透过中间墙上的漏窗观看对面的景致。因为复廊是两廊结合,所以在造型上复杂一些,形象也更为美观。
空廊

番禺余荫山房空廊
空廊只有顶部用柱支撑、四面无墙。这样的廊既是通道又是游览路线,能两面观景,又可以分隔园林空间,让园林景致富于层次、更加丰富。
爬山廊

香山玉华岫爬山廊
爬山廊建在坡地,它由坡底向坡上延伸,仿佛正在向山上爬,所以得名。爬山廊因为所其依附的地形,形体自然有了起伏,既是廊本身没有曲折变化,也成为一道美妙的风景,如果廊本身形体有所转折,会更加吸引人。同时,爬山廊也将山坡上下的建筑与景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有序的景观。
水廊

扬州瘦西湖万花园水廊
在园林中,如果廊跨水或临水而建,即称为水廊。水廊能丰富水面的景观,不使水面过于单调。同时,它也能使水上空间半隔半连,形成曲折,增加水的深度,给人水有源而长流的感觉,更富有意境。
【舫】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似船而不能划动,故而又称之为不系舟。仿照船型而造的一种建筑,大多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清晏舫

清晏舫,一座中西合壁的古建筑,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取河清海晏之义,取名清晏舫。

装修后的清晏舫。
1893年重建时,仿翔凤火轮式样,改为西洋式楼阁并配以彩色玻璃窗船侧加了两个机轮,两层船舫各有大镜,细雨蒙蒙之时,慈禧坐在镜前,一面品茗,一面欣赏镜中雨景。

清晏舫的窗户和彩色玻璃。

清晏舫的石机轮。
湖石舫
未名湖石舫,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把与圆明园最近的淑春园赏给宠臣和珅。和珅便在此兴建园林风景,石舫便是著名风景之一,它是仿颐和园之清晏舫而建。

未名湖石舫
天石舫
天津天石舫,建在海河上最后一个渡口遗址北开渡口。北开渡口上游连接北运河,是朱棣津渡的必经之地。石舫长约46.8米、高15米、宽12米,比北京颐和园石舫规模还要大,全部由汉白玉石材雕刻而成。石舫名曰天石舫,是为了纪念历史上天子之渡。

天石舫
煦园石舫
煦园石舫,在南京煦园,原是中华民国总统府旧址里的花园。明代,是明成祖之子朱高煦汉王府的花园,故以煦字定名。由石制跳板登上石舫,匾额上不系舟三字映入眼帘,那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留下的墨迹。他6次南巡,竟有4次登临此舫,十分得意。

煦园石舫
舫为长14.5米的仿木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舫身两侧镶嵌有雕刻着许多彩色图案的青砖雕花栏板,十分精细。

煦园石舫
团瓢舫
常州兴福寺团瓢舫,明末僧人了幻所建,外型如水瓢,以茅草搭建,禅僧栖身其中,闭关修行。原构在东园空心潭上,清初已废。一九八四年,西园新辟放生池,于池中建石舫,上设小楼敞轩,飞檐雕栏,别致玲珑。因踞庭院水岸一瓢之地,故袭旧名为团瓢。

团瓢舫
意园石舫
扬州意园石舫,舫上建筑砖木结构,四角攒尖顶,后面有抱厦。

意园石舫
卓颖舫
杭州曲院风荷石舫,名曰卓颖舫。

卓颖舫
狮子林石舫
苏州狮子林石舫,位于狮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国初年。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桥与池岸相通,犹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顶为石构,门窗、挂落、装修为木制。前舱耸起,屋顶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顶为平台,屋舱上下二屋,有楼梯相通。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细部花饰已带有一些西洋风味。

狮子林石舫
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
气势磅礴的宫殿城池,
巧夺天工的梁枋构件,
栩栩如生的砖雕艺术,
浑然天成的装饰之道,
尽显中国古建筑之美,
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可联系删除